近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一季度的物价形式,数据显示,猪肉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偏宽松,一季度价格下降9.9%,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同比下降的趋势。
2018年3月CPI同比上涨2.1%,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.8个百分点;CPI环比下降1.1%,涨幅比上个月下降2.3个百分点。
3月CPI回落的幅度超出市场预期,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,从环比看,CPI由上月的上涨转为下降,主要受节日因素消退影响。一是食品价格节后回落较多,由上月上涨4.4%转为下降4.2%,影响CPI下降约0.86个百分点。其中猪肉价格下降8.4%。
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有关负责人表示,从一季度整体来看,CPI月度涨幅有所波动,主要是食品价格变动所致。在食品中,猪肉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偏宽松,一季度价格下降9.9%,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同比下降的趋势。
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定点监测显示,1月第3周起活猪价格开始下跌,至3月第4周,全国活猪价格由15.37元/公斤跌至11.20元/公斤,累计跌幅27.1%,且猪价跌幅明显快于肉价跌幅。
其中,东北地区跌幅高于其他地区。东北地区猪价累计跌幅均超过30%,黑龙江猪价无论是跌幅还是绝对价格均领先于全国水平。黑龙江作为主要生猪调出省之一,外调至北京市每公斤价差达到1.4元/公斤以上才有利于生猪外调,市场价格下跌时,受其他地区竞争影响,外运不畅,为保障盈利,生猪贩运商会进一步压低收购价。
有券商分析指出,CPI回落与季节性因素有关,超季节性因素主要在于猪肉。春节过后,鲜菜、蛋类、水产品等食品价格下降,及交通服务等价格下降,均属正常季节性回落。而3月猪肉价格暴跌,同期牛肉、羊肉价格仅小幅震荡,形成鲜明对比。
4月,猪肉价格将陷入更为激烈的博弈。业内人士分析称,猪肉供大于求局面一时难以改变,部分濒临亏损的养户或恐慌性出栏;猪肉价格持续低迷,生猪价格不断走低,已跌破盈亏平衡线;进口猪肉受关税提高影响,价差缩小,进口猪肉数量或将减少;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,此次对美国进口大豆关税调整或提升国内大豆价格,助推饲料价格进一步提高。
猪肉震荡下行走势,引起市场强烈关注。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,猪肉价格低迷主要与猪肉供需关系稳定有关。预计今年猪价进一步下跌的概率较大,价格中枢或将明显低于去年。尽管猪肉价格下跌导致目前养猪利润大幅下降,但是前期增加的规模化养殖场产能或在今年集中释放,全年猪肉产量将维持稳定。在猪肉产量不出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,猪价仍会在低位徘徊。中长期来看,预计只有经历过一波亏损、产能出清,猪价或许才能见底。